以账面价值如何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实操
首页财务资讯正文

以账面价值如何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更新于:2023-07-21 16:42
标签:非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资产,账面价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货币,计量,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企业间以非货币资产交换的行为,计量通常基于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是资产原始成本减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后的净值。交换步骤包括确定双方资产账面价值和初始计量,若价值不等则通过支付现金调整。有时也以公允价值计量,尤其在资产现金流和风险特征显著变化的商业实质交易中。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之间以非货币资产(如物品、设备、土地、建筑物等)进行交换的行为。在会计处理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通常以账面价值为基础。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账面价值。账面价值,又称账面净值或者账面资产净值,是指资产的原始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后的净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通常以交换出去的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交换得到的资产的初始计量基础。

具体来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步骤如下:

1. 确定交换出去的资产的账面价值。这需要查看资产的原始成本,然后减去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

2. 确定交换得到的资产的初始计量。这通常等于交换出去的资产的账面价值。

3. 如果交换双方的资产价值不等,那么需要调整交换得到的资产的初始计量。这通常通过支付或者接收现金来实现。例如,如果交换出去的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交换得到的资产的公允价值,那么需要支付现金来弥补差额,这部分现金应当计入交换得到的资产的初始计量。

拓展知识:在某些情况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能会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这通常发生在交换的资产具有商业实质的交易中,即交换的资产的现金流量特征和风险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交换得到的资产的初始计量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而不是账面价值。这种处理方式更能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但同时也增加了计量的复杂性。